大家晚上好!!许久不见甚是想念,今天我带来了战争之匣个人DIY的标准包限界突破拓展,希望大家喜欢!求个赞和评论不过分吧!ღ( ´・ᴗ・` )比心
(相关资料图)
欢迎各位战争之匣DIYer基于我的创作进行二次创作(包括且不限于重绘硬币、将卡牌与硬币实体化、将实体化的拓展进行金钱上的交易),一切都只需要转载本人专栏链接即可。
在这里放上的界限突破扩展链接:【战争之匣】【WarChest】对一些单位的增强
废话不多说,让我们立刻开始。
(Logo来源:三国杀界限突破图标+本人二次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写在前面:限界突破主要对于标准包中的弓箭手、枪骑兵、步兵、掌旗官和元帅进行了加强。个人极力避免“遇事不决走一步”式的加强,争取在不改变技能结构和主流玩法的基础上,对于上述五个标准版中较弱的兵种进行加强,同时加强兵种之间的配合能力。对于标准版的游戏机制有着硬核理解的匣友不容错过。
限制(不变):弓箭手只能通过战术进行攻击。
战术(限界突破):攻击两格以内距离弓箭手最远的单位,中间可以越过其他单位。
战术(原):攻击距离弓箭手两格的单位,中间可以越过其他单位。
突破点:弓箭手依旧可以像以前一样攻击距离其为两格的单位;但是当它的距离为二的那一圈地块没有单位时,就可以近战了,可以防止对方单兵突进斩杀弓箭手的情况。
注意:1)有两个单位同时距离弓箭手最远(即距离均为2),那么弓箭手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个距离其最远的单位。
2)在围城扩中,如果距离弓箭手最远的是一个非己方的堡垒,那么弓箭手依旧要先把这个非己方的堡垒a掉才能近战。
限制(不变):枪骑兵只能通过战术进行攻击。
战术(限界突破):沿直线移动一到两格到达一个空置地块,然后沿此直线攻击。以此法移动时可以穿过其他单位。
战术(原):沿直线移动一到两格,然后沿此直线攻击。
突破点:使得枪骑兵移动两格时可以穿过单位!只要这两格的终点是个空置地块(即上方除了据点以外,什么单位都没有,己方的堡垒也不行),那么就能穿过去突刺敌方后排阵营!!
注意:移动的这两格的终点一定是个空置地块(即这个格子上可以站人、站单位且没有堡垒)。由于被己方/敌方占据的据点上也能站人,若没有堡垒的话,它就是个空置地块。
特性(不变的部分):版图上可以部署两支步兵部队。
特性(添加的部分):一支步兵部队被调遣后,你可以调遣另一支步兵部队。(不能套娃使得步兵左动一下、右动一下、左动一下、右动一下······)
战术(被删除):调遣地图上的每一支步兵部队。
作者的话:步兵是我最喜欢的单位之一,它渗透出了人海战术的思想,小时候我就喜欢玩红警出一堆美国大兵不出坦克,玩帝国二到后帝王时代全出冠军剑士不出其他的兵。试问谁不想当上个将军然后于万军之前指挥部队打仗呢?但是很显然,原有的标包中,步兵于掌旗官和元帅的配合很稀烂。那我就大刀阔斧地改动它的特性吧!!!不过当然,步兵原有的打发也没有大刀阔斧地改动。
突破点:当一支步兵部队被调遣后(包括且不限于这支步兵部队是“元帅令其攻击”、“掌旗官令其移动”、“牺牲法令/守卫法令/行军法令诏令其攻击或移动”等被调遣的情况,可以参考狂战士的触发条件),你可以调遣另外一支步兵部队。
注意:蓝马(旗手Bannerman)的问题就参考狂战士也不能触发其特性,蓝马移动一支步兵单位也不能让你令另一支步兵部队进行调遣。
战术(限界突破):令己方据点上或距离掌旗官两格以内的一支友方部队进行一次常规移动。
战术(原):令距离掌旗官两格以内的一支友方部队进行一次移动,移动后的部队仍然要处于距离掌旗官两格以内。
突破点:加强了掌旗官对于己方据点上部队的掌控力,可以千里之外调动家里的部队。在我眼里,己方据点就类似于烽火台这种传输信息的玩意儿了。
战术(限界突破):令距离两格以内的一支友方部队执行一次攻击或包含【攻击】的战术,如果可能的话。以此法执行其战术的部队必须进行过一次攻击。
战术(原):令距离两格以内的一支友方部队执行一次攻击,如果可能的话。
突破点:让元帅能够更好地和只能【战术】【攻击】的兵种配合。
注意:最后一句“以此法执行战术的部队必须进行过一次攻击”很重要,请硬核玩家仔细把握其准确的意义与结算。
举个例子:主教的战术:“招募,然后移动或攻击。”这个战术包含了字段【攻击】,但是发动时会提示你做选择是要移动还是要攻击。加上最后一句后就可以限定玩家必须选择攻击(不然就违背元帅的战术思想——打架、打架、还是打架)。
另外,在我的文官拓展中,有一个兵种——外交官(如下图),其战术中也包含了字段【攻击】。但是,在外交官的战术中,执行攻击的并不是外交官,而是一支其他友方部队;这也就意味着,“以此法执行战术的外交官没有在其战术结算时进行过一次攻击”。因此元帅发动战术时,不能令外交官发动其包含有字段【攻击】的战术。
那么本篇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大家看的过瘾的同时,给笔者一个小小的赞或者一条评论,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有趣的DIY话题,那么我们下次再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