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按照总书记的指引,广大科研工作者、科研单位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大力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最近,同济大学34岁的青年教授施宇智收到了一笔180万元新增科研经费,用于研究微纳光学科技前沿问题,他和团队获得的支持得益于上海“基础研究特区计划”。这一计划通过创新项目资助管理模式,持续稳定支持具有探索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并营造鼓励潜心研究、长期攻关的科研环境,目前,对已试点的6家单位以五年周期开展稳定支持,共计投入4.5亿元。
上海“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二期试点入选者 同济大学教授 施宇智:“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给了我们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取消了项目执行期间的全部考核;同时配备了科研和财务助理,让我们可以在更自由、更宽松的环境下,更专注于科研本身,潜心研究。
(相关资料图)
上海“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一期试点入选者 复旦大学教授 徐凡:未来,我们要像总书记说的,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稳“冷板凳”,结合超前部署,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攻克一批世界科学难题,引领未来科技发展。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面对新形势新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泉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敏锐观察到“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这个科技创新的新特点,从独特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强调了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源头创新的紧迫性,对加强我国基础研究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开展基础研究、引领源头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新征程上,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我国正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今年支持建设了6个前沿科学中心,同时,组建多学科交叉大团队,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领域,“有组织开展重大攻关项目培育行动”,提升高校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能力。
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各地也陆续出台积极举措,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基础研究先锋力量。
大科学时代,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年,中央继续稳步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带动形成多元投入机制。财政部继续通过基础研究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企业加大投入。 在辽宁,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正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开展前沿核心技术攻坚,拓展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半导体装备行业等高端领域的应用。
“奋斗创造奇迹。”新征程上,广大科研工作者正与时间赛跑,全力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勇担当善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总台央视记者 白央 梁铮铮 潘虹旭 周培培 邱新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