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被父母逼考公致精神分裂:关切不是以爱之名的控制
四川一女子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被父母强制考公5年没有上岸,接连受到失败的打击。其母亲称,女儿从去年开始就有一些异常行为,最近和家人对话也经常答非所问,扬言自己是局长。近日,医生检查后确诊为精神分裂症。(4月7日《凤凰周刊》)
相信不少人看到这则新闻后,都会唏嘘不已,一个青春芳华的女孩因为生活的挫折和来自父母的压力而疾病缠身。事件中,作为直接原因的父母由于强迫女儿考公5年,在经历几次失败之后女儿出现了精神异常。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他们所谓“殚竭心力终为子”的行为,实则是对子女精神上的道德绑架,俗话即“我们都是为你好”云云的话语,看似是无私奉献,但是却强行将自己的想法加诸于孩子,因而导致了一些家庭悲剧的产生,最终让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渐行渐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是亘古不变的箴言,但是有时候父母的规划由于时代和观念不同,并不适合直接套用在子女身上。事件中父母让没找到工作的女儿考公,一般的理由不过是认为公务员工作性质稳定,符合传统观念里的“正经职业”,但是他们没能考虑到自己的女儿是否适合考公,以及在几次失败之后信心的重建等问题。女儿一方面要应对备考的艰难,另一方面还要在家中承受成年后被父母继续照顾的“羞耻”感,空谈物质的供养并不能够解决来自精神的长时间绷紧,于是理智在无数次的紧张中终于被扯断,酿成了不可挽回的结局。
诗人纪伯伦曾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在传统社会中,作为家长的父母习惯性地将自己的位置摆放在决定主位,而不是儿女的辅助位。他们以爱之名的“教育”,可能亦是一张缚住自由的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固然没错,但是由新生细胞构成的全新个体却不是全数来自父母的继承。我们像一张白纸,握着的笔涂画的都应该是自己的人生。
对于事件中的女儿来说,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她唯一出路并不应该只是被安排的“考公”:也许再等一等机会,或者是在另个方向上多多尝试,她的未来在不同决定的拐角处就会大不相同。也许这是一堂需要父母曾经缺位的课程,父母需要学会的是真切的关怀和设身处地的思考,即使是弹簧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也会失去弹性,不若以“松弛”的态度对待“不完美”的孩子。所谓“鸡娃”的真正实施应该是父母与子女共同进步,而不是对于某一方的单方面施压。
我们惋惜于类似的事例一再上演,也当祛魅过往父母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压迫。良性的家庭关系不是简单的指令和传达,儿女需要的关切也不是以爱之名的控制。父母于子女的爱当如一张蓄势待发的弓,承载着快乐与期望拉开,用稳定的爱让孩子驶向更远的地方。(刘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