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南京生态岸线。南京市水务局供图
【资料图】
近日,南京市水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南京市长江大保护情况。《长江保护法》实施两年来,南京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境内长江水质长年稳定在Ⅱ类,生态岸线比例从2018年的66.2%增加到2021年的80.26%,28条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标,在长江生态保护治理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岸线管控成效显著
长江南京段岸线总长280.82公里,占全省岸线24%,沿江涉及8个行政区域,是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为了让长江岸线整治工作有法可依,南京市政府在顶层设计上下足了功夫。“早在2018年制定实施《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率先将长江大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南京市水务局行政审批处处长朱奇志介绍,面对长江岸线保护工作的新规范、新要求,此后又陆续制定出台了《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详细规划》,为进一步巩固长江岸线整治修复成效夯实了法制基础。
“南京市长江岸线整治项目数量全省第一,拆除体量全省第一,清退生产岸线长度全省第一。南京市浦口区桥林‘十里造船带’岸线整治、江宁区滨江岸线整治被水利部作为国家成功案例进行典型宣传。”据南京市水务局督察专员、一级调研员滕之时介绍,南京从岸线整治到岸线修复再到成效巩固,始终坚持发展高质量、岸线高标准、环境高颜值,2018年以来梳理整合了国家、省下达的各项长江岸线整治共226个违法违规项目清单,先后拆除取缔了160个项目,整改规范66个项目,累计清退生产岸线37.6公里。
为巩固长江岸线修复成效,南京市还创新建立了长江河道段格化巡查管理机制,划分长江岸线段格162个,落实98名社区段格员。去年,全市共出动巡查人员2万多人次,巡查车辆1万多车次,累计巡查岸线长度2.5万公里,形成“全面覆盖、层层履职、段格到底、人员入格、责任定格”的巡查网格体系。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南京是长江入省第一站,全市共有外秦淮河、北十里长沟等入江支流28条。近年来,为护佑一江清水,南京市坚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打响了“消劣攻坚战”。
2018年,南京市28条入江支流中,有金川河等12条水质劣于Ⅴ类,水环境状况不容客观。为此,南京市建立由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钩统领”的重点劣V类入江支流整治包干负责制,先后开展80余次专题调度,协调解决金川河、北十里长沟、城南河治理过程中遇到的一大批重难点问题;同时系统推进上游河道治理,先后完成汇水区域南河、内秦淮河等200余条黑臭水体治理及河道水环境整治提升,用两年时间高效打赢了消除劣Ⅴ水体攻坚战。2022年,南京全市28条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标,其中,18条主要入江支流水质达Ⅲ类及以上,42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水环境监测质量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
为持续巩固消劣成效,南京市针对入江支流水质易波动等问题,补齐污水设施短板。近年来,南京共对城南、铁北近3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了新改扩及提标建设,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50万吨以上;完成主城1700公里污水管网检测排查,全市新改建污水主次干管710公里;完成303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创建,为河道水环境的持续长效改善提供坚实支撑。
采砂管理稳定可控
长江河道采砂事关防洪安全、河势稳定和生态环境安全,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内容。
为此,南京市建立完善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将沿江各区政府、公安、海事等19个单位纳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明确各区各单位采砂管理工作职责,同时把长江河道采砂管理责任制与河湖长制紧密结合,将长江采砂管理纳入河长制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各级长江河长统领作用,统筹调度多方力量协同配合,形成“共抓大保护”的监督合力。
此外,南京市还与马鞍山、扬州、镇江等两省三市的水利部门签订了联防联控执法协议,省市交界水域守护党建联盟联合巡查机制进一步固化,打击违法行为更加有力,长江南京河段采砂管理实现全覆盖无盲区。
去年,南京市深入开展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强化年”综合整治行动,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316次、执法艇912船次,开展联合执法及专项行动71次,严厉打击了长江河道非法盗采活动,维护了长江南京段河势稳定。
关键词: